稿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两条生命线,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学院即将迈入“十三五”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顺应形势新需求,立足抓特色、上水平,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建设上来。
2015年11月25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专题学习讨论会。教研室主任陈志华副教授指出,当前生源呈现每年稳步增加的可喜局面,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势必逐渐加大,受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有存在冲突的现实性。毕竟,时间与精力总是一定的,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上,科研势必受到影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也势必受到影响。但教学与科研的这种现实冲突性又绝不是截然对立、不可调和的。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我院的发展、教师个人的发展、乃至服务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一方面,教学为科研明确了方向,提出了问题,也成为科研成果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深厚的科研底蕴,没有来自长期科研工作所积累的科研知识和成果作为支撑,教学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通常科研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对知识的把握会更为准确深刻,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也会更为清晰透彻,其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授”与“学”。同时,教师对科研的关注能弥补现有知识与最新科学前沿之间的断层。教师能够不断汲取最新的学术成果,并将这些新的知识不断填充到自己的课堂中。而科研对教学的影响和促进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者型教师刻苦的学习精神、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上课,教师不教课,就不是教师。教师不搞科研,就难做好教师。最优秀的教师应当学识渊博,不仅在教学中表现出特有的魅力,还应在科学研究中有独到的建树,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往这个方向努力,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本次会议激起了老师们的热烈反响,不但开展了怎样做好教学、科研的广泛讨论,还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开展了交流。老师们一致表示,要立足岗位,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能力,推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抓特色、上水平,为把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办成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大学做出新贡献。